小说妹妹网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五十二章铸币权回(第1页)

“都用在朝廷用度上了。”大家基本上都这么表示着,口径不是一般的齐,连有一些跟着老魏混的人也纷纷表示。朱由校一看这里面就有问题存在。

“那一共铸了多少这种铜钱?”

“大概有一百万贯左右”施来凤基本上是低着头说的,因为这个数是大明朝铸币最多的,上几任皇上都是一年造个几万贯的造,最多的就是十万贯一年,但到了朱由校这里,三年的时间就造了一百万贯。老百姓不喜了还朝廷还舍不得拿钱出来兑换。

“那这样,既然朝廷没钱,朕出资百万两银子来兑,银子不够朕再追加,绝不能让百姓吃了亏。但朕事前说明,从今之后,未经朕的许可,朝廷、还是地方上都不得造钱,否则等同谋反!”朱由校不得不接过招来,亏本是一定的了,但这个问题的严重xing,这些朝廷官员们看不出来,他可是看出来了,老百姓为什么不愿意用大钱,这是对zhengfu信用的不信任。从现在开始就要收拾这种信用,而最好的办法就是银本论,造多少拿出多少的准备金来随时让百姓们兑换,这样无论大钱还是小钱就有了信用,老百姓还是商家就敢用了,现在挽回的办法也简单,只要不断的给老百姓兑换那些大钱,那大钱就会很快的变得有价值起来,再次在市面上受欢迎。本来造点大面值的货币是个好主意,但如果cao作不好,这个好主意立刻就会变成馊主意。就象元朝和明朝都发行纸币,但收税却不要纸币,那纸币当然会变成废纸。虽然这一百万拿了出来让朱由校心疼,但有些钱是必需舍得的,再说了,一旦大家认可这种东西了,以后还是可以放大了倍数多造一点的嘛。当然前提是收回铸币权。(其实历史上的今ri,是朝廷出钱收回大钱的,这里改了一下。)

一石激起千层浪,皇上这可是头一次大方的拿出这么多钱来解决朝廷的问题,虽然老魏到处宣传说皇上已经拿出了二十万两赈灾,又拿出了二十万两准备赈灾,但那些没没看到,不足为信,这一百万可是堂而皇之的拿出来的。而且大家想了一下,认为让皇上收回铸币权似乎有些欠妥,但事到如今也没什么好办法,除非是朝廷能够拿出钱来,但现在夏收还没开始,去哪里拿银子?就算是再想铸一批来补大钱的窟窿也不一定有人认购,交头接耳的商量了一下,也算是各取所需吧,大家纷纷的就同意了,“陛下圣明。”

这下把铸币权收回了,朱由校一阵的高兴,虽然花了自己的一百万有点心疼,但这一条太关键了,要知道发行货币对于一个政权来说是多么的重要,而能够发行货币,只要把信用掌握好了,不急功求利,那收益实在太大了,看看后世的老美就知道了,所以无论是欧洲共同体,还是亚太地区等等谁不想摆脱老美的货币政策?一百万两银子是花了出去,以后还有可能可投入更多的银子进去,但和未来的收益比起来,这个投资大值了。

紧接着的一个事却让朱由校紧张起来,因为是关于言论的五年平辽名人袁崇焕的。“巡抚辽东袁崇焕言,毛文龙宜ri近辽,不宜ri近鲜,但移文内驻,不若留为外犄,水可泛棹三岔陆,可扬鞭四卫,朝廷折片纸呼之跂可得也,师克在和闻不如见,yu文龙为用不足令其自用,且遣人与文龙从长□确择,便移居宁近毋远宁速毋迟。”

听了半天才明白,原来是袁崇焕打毛文龙的小报告的,让毛文龙向他靠拢。这个袁崇焕这个时候倒是知道和毛文龙互成牛角了,但什么叫‘师克在和’还真不理解,而后面的‘为用不足令其自用’这话却是实实在在的挑拨离间了,这不是明摆着说毛文毛拥兵自重吗?于是说:“各位爱卿,谁给朕说说袁爱卿说的‘师克在和闻不如见,’是什么意思?”

群臣一听这个朱木匠还真的不学无术,连如此典故都不知道,你不是口口声声智商不低吗?你不对《本草纲目》记得很熟吗?怎么今天还好意思不耻下问了,一时之间大臣们那个解气啊。虽然不敢直视皇上,或者站出来嘲笑,但一脸的得意相互用目光示意。倒是施来凤看准了机会站了出来。

“回皇上,‘师克在和’的典故源于《左传鲁桓公十一年》所记载的此次楚郧蒲sao之战(蒲sao,古地名,今应城市西北地区)原文是:“楚屈瑕将盟贰、轸。郧人军于蒲sao,将与随、绞、州、蓼伐楚师。莫敖患之。斗廉曰:‘郧人军其郊,必不诫,且ri虞四邑之至也。君次于郊郢,以御四邑。我以锐师宵加于郧,郧有虞心而恃其城,莫有斗志。若败郧师,四邑必离。’莫敖曰:‘盍请济师于王?’对曰:‘师克在和,不在众。商周之不敌,君之所闻也。成军以出,又何济焉?’莫敖曰:‘卜之?’对曰:‘卜以决疑,不疑何卜?’遂败郧师于蒲sao,卒盟而还。

在这场战争开始时,楚将莫敖担心兵力不足,建议向楚武王请求援兵,而斗廉说:‘军队克敌制胜的法宝不一定单纯靠兵员众多,主要靠的是内部的团结、同仇敌忾。’他还援引了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以少胜多、以弱胜强打败殷商军队的,靠的就是君主有道,上下同心的史实来加以证明。莫敖被说服了,后来,果然打败了郧国的军队。‘师克在和而不在众’的思想,经过吴起、孟轲等思想家、军事家的完善和发展,继而发挥为‘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”的哲学观念’”施来凤一通解释,这解释还不如不解释呢,又是一大通的书,全是文言,好在有最后‘人和’的那段话朱由校听懂了。弄懂了意思就好办了,原来是袁崇焕在说他和毛文龙不和呢,让毛文龙不要想着往朝鲜那边去,而是向他靠拢。想想在历史上朱由检上台后,袁崇焕可是干掉了毛文龙的,原来这仇不是一天两天了,现在就开始告状了。让群臣议议吧。

“诸位爱卿,怎么看?”

“回皇上,袁自如这是为大明的边防尽的肺腑之言,已经表明了与毛文龙不和。这对辽东的战事可是极为不利啊,况且毛文龙部屡屡不听朝廷的调度,此风不可长啊。”黄立极首先出场,接下来大多的官员都是说毛文龙的坏话的,什么拥兵自重、不臣之心、听调不听宣、国中之国,董卓、石敬瑭等等的言论恨不能置毛文龙于死地。

朱由校不由的大皱眉头,怎么这么大的反应,大臣们这是要做什么,是要杀毛文龙还是逼反了他?朱由校可以肯定如果要赐死毛文龙,那毛文龙肯定是要反的,他的xing格虽然自己不知道,但在他被杀后,跟他手下混的基本上都反了,投到了满清的怀抱,比如说‘山东三矿徒’,把毛文龙逼反了,那辽东的战事更麻烦,此风不可长啊。现在袁崇焕一个劲的说毛文龙靠朝鲜近了离他远了,你说你和毛文龙什么关系,大家都是为国守土的将官,你一巡抚老跟一个总兵过不去,你想做什么?袁崇焕的头衔是‘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,督师蓟辽、兼督登莱、天津军务’,是个二品风宪官,虽然他这个官位不低,可按照《大明会典》里祖制之规定,你也无权杀毛文龙啊?里对于犯事的总兵之处置是有严格规定的——‘凡调度军马、区画边务、风宪官皆无得干预。其相见相待之礼、尤须谦敬。如总兵镇守官有犯违法重事,须用体复明白、指陈实迹、具奏请旨,不许擅自辱慢。其军职有犯,具奏请旨、已有定例。风宪官巡历去处、亦须以礼待之。’而即便你有“尚方宝剑”也没有用,因为持有“尚方宝剑”并非意味着想杀谁就杀谁。那为什么袁崇焕就敢杀了毛文龙呢?这小子真不是个省油的灯,还是把他弄回来放心,至于毛文龙是好是坏,自己也没法判断,看着辽东那**的样子也不是什么好货。反正不和是肯定的了,先调一个回来,以后看情况再说吧。于是向下压了压手,让群臣们安静下来后问:“袁崇焕如此说,那毛文龙有奏折吗?”朱由校想反正两人为了地盘吵架,不能只一个人骂啊,另一个应该还嘴啊。

“回皇上,刚刚接到毛文龙的报捷,倒是没有关于此事的说法。”好不容易,兵部尚书王永光站了出来,拿着毛文龙的捷报说。

“念。”

只听得他念道:“各位衣食父母啊,可怜可怜我辛苦写了三千字吧,赏点票票吧!”

无敌神帝  官人很忙  特种军医  官仙  萌化之旅  网游三国之大汉雄风  前一世我是猛将  宦海通途  异界刀皇  战魔  数码暴龙之组合世界  混斩天地  大枭雄  网游之诡影盗贼  蜀山五台教主  武魔独尊  步步封疆  明末疯狂  异世玄门  空间基地军火商  

热门小说推荐
无敌黑枪

无敌黑枪

横空出世叶儿爽,走位潇洒身法浪,疯疯癫癫闯天下,终成一代黑枪王!浪子已有五个完本,笔下无一太监作品,人品值绝对正无穷大,请大家放心收藏阅读,还是老话,本书对枪械武器参数作有一定程度修改,不要太过较真,娱乐之作,看得开心才是硬道理。...

读档黄金时代

读档黄金时代

李赫的人生重新读档了,然而他的记忆被做了手脚,什么都有点似是而非。但不要紧,本着一个重活已经是赚大了的心态,趁着年轻,在这个人生的黄金时代,一切皆有可能。...

宦儿

宦儿

南宋嘉泰二年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,淅东萧山祗园寺内,行将不久于人世的宣奉大夫来廷绍手捧来氏宗谱,回忆起先祖来兴儿传奇而辉煌的一生,不禁感慨万千,挥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正命诗病卧僧房两月多,英雄壮志渐消磨。昨宵饮药疑尝胆,今日披衣似挽戈。分付家人扶旅榇,莫教释子念弥陀。此心不死谁如我,临了连声三渡河。时光倒转,依稀回到了数百年前...

超凡医仙

超凡医仙

得仙尊传承,当成天地之才,以天地紫气医顽疾,以无双战力医人心!...

盗墓志异录

盗墓志异录

远古的文明,谜一般的宝藏,尘封的历史,凶险莫测的古墓,在一本家传古书的指引下,神秘地下世界的面纱被掀开一角,离奇消失的楼兰古国,戈壁滩荒漠中的怪石圈,这里究竟有着什么,让一批又一批的人险死求生...

执掌光明顶

执掌光明顶

前朝帝室余脉,得传黄裳武学,冠绝武林,执掌明教光明顶!驱除鞑虏,复我汉家江山!先祖失德累及万民,我既生,当不遗余力去补偿!六派称我为魔头,我视六派为猪狗!居江湖,算庙堂重塑神州,铸天阙!...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